對于隧道窯來說,由于其建造時內部大部分使用耐火材料砌筑,窯停用一段時間重新啟用時,應對窯上的各種系統及設置進行重新加熱處理,逐漸窯爐溫度升至正常使用溫度。
一、再次點火時對窯的檢查當再次對隧道窯進行點火作業時,應對窯上系統、窯上的各種設備、各種設施進行詳細地檢查,給點火提供充足的條件。
1、檢查窯底冷卻系統隧道窯窯底冷卻系統是針對隧道窯軌道和窯車而專門設計的系統是針對隧道窯軌道和窯車而專門設計的系統,它能夠降低窯車底下的溫度,盡量使窯車軌道的熱脹長度控制在最小范圍,并對窯車進行冷卻,使窯車受熱變形處于最小值。檢查窯底冷卻系統時,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窯保證窯底供熱風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讓底部通風管道暢通無阻,抽取余熱風的管道風量足夠將冷卻風全部抽出。
2、檢查窯車運轉系統窯車運轉系統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證窯車不但在窯內正常運行,而且要求窯外的運行系統也能夠實現整條生產線的正常進行,使卸磚部位能夠及時將磚坯卸完,空窯車能很快送往碼坯處,碼好坯的窯車能在必要的時間被送進干燥室或隧道窯中。檢查窯車運轉系統時,應特別注意窯內頂車機的工作狀態,要保證頂車機能夠按照預定的速度,準確的位置將窯車送往窯內指定地點。對于拉引機,要使其在規定的時間將窯車拉出隧道窯放于電托車之上。窯兩段的電托車要能能使會車線上或窯內的已被燒好的磚車及時地進窯或出窯。回車線上的運轉設備,不但能將燒成的磚車運送至卸磚處,而且能將空車運到碼坯處,并將碼好坯子的窯車送往進車電托車上。
3、檢查窯上通風系統通風系統對窯爐的燒成作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窯內溫度的高低及溫度的均勻程度取決于通風能力和風量分配的好壞,燒成過程就是能量交換過程,濕熱交換過程,這些都是靠調節窯上通風系統的風量來實現的。檢查時應重點注意管理道是否暢通,應清理干凈管道內的積灰。各種控制閥門的動作是否靈活,能不能按要求調到需要的位置,是否能夠達到控制送風量和排風量的目的,管道上的保溫層保溫效果是否良好,因為這關系到余熱風溫是否滿足干燥要求,溫度對廠內生產環境的影響有多大。對于保溫層損壞的地方。要進行更換,對保溫不夠的位置,應增加保溫層厚度,爭取達到要求的熱阻系數。
4、 檢查窯上檢測控制設施窯上檢測控制設施是監測窯內溫度控制和壓力制度以及窯內溫度分布的關鍵部件。他能夠使我們掌握窯內燒成的實際狀況,為控制窯爐的燒成提供基本的真實數據,是窯爐燒成的依據。檢查檢測控制設施時,首先要校核所有的檢測儀器、儀表,使其檢測精度符合要求。其次,檢查其安裝位置是否準確,該位置檢測出的數據是否放映了窯內的實際情況。再之,校正輿設是在傳輸時的損失,窯保證傳輸損失符合要求,對于不能達到要求的傳輸設施,要進行更換。
二、再點火時,隧道窯的操作僅靠對隧道窯的檢查,是不能保證隧道窯再次點火時就能順利進行,細心和操作才能使點火過程逐步過渡到正常運行。
1、格控制進窯干坯的含水率進入隧道窯的磚坯雖然是干坯,但是其中會有一定量的水分,這一部分叫殘余含水率。由于窯燒成過程是在高溫下進行的,坯內的殘余水分和坯內的化學結合水都在較低溫度下被排出坯體。再次點火時,窯體處于“冷”態,需要大量的熱量才能將窯體加熱,按照預定的升溫速度,使窯體和坯體被加熱到燒成時的狀態參數。如果坯體殘余含水量高,則升溫時吸收大量熱量,輕則浪費能源,造成點火能耗增加,重則影響點火升溫制度,且影響造成制度的穩定。所以,再次點火時,要嚴格 進入窯內干坯的含水率,越干越好,當坯體殘余含水率大于7%時,不能進窯。
2、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進車制度再點火時,窯內溫度提升的快慢,是否處于最佳升溫速度范圍內,與進車速度有直接關系。點火后要根據火床處于窯內的位置,窯內各段溫度分布的實際情況,調整進車的速度,當局部溫度升高過快時,應增加進車。而當窯內溫度提升的過慢時,應該減少進車,讓高溫坯車在該部位多呆一會兒,為該處提供較多的熱量。